一、創業心法之一:讓一個人的夢想成為眾人的夢想
我除了是一個藝人,在汶萊也擁有自己的健身房事業,相較於演藝工作,其實我從學生時代就開始創業,「生意人」的角色早在「藝人」的角色之前。嚴格來說,當藝人之前,我沒有做過一天「受聘上班」的工作,兩者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,上班是別人指派你做事,而創業則是自己要找事情來做,我創業的出發點都很簡單,就是傳遞我的熱情到更遠大的志向,做我喜歡做的事。
我很幸運在我的生命中擁有這兩個艱難的挑戰──一個是創業家、一個是藝人。做為一個創業者,我們肩上的責任當然比職員來得更沉重,但確實比不上一個藝人;當你是個藝人,整個世界都在看著你,不管是成功或是失敗。不過,這兩種角色都讓我更能砥礪自己,除了讓自己更強壯,也讓自己相信,只要持續不斷的努力,就能實踐夢想。
前面跟大家分享過我在17歲的時候,透過舉辦3對3籃球賽進行一種「微創業」的過程,事後回想,雖然僅僅是一次短期性的活動,但卻是我日後創業的原型,我此後的創業其實都不脫幾個大原則:1我個人有濃厚興趣且完全了解該產業;2市場上沒有別人做過的事,充滿獨特性;3將理念放進計畫好的行動中,讓我個人夢想透過創業實現,也滿足了其他人的夢想。
我的第一次創業,是發生在我21歲仍在澳洲讀大學時。當時我讀的科系在大三時有個實習作業,學生可以選擇留在澳洲當地企業或回到自己國家當實習生,或是選擇自己做一個專案,成果可以當作學期成績。我的個性很喜歡挑戰,如果只是留在墨爾本去企業裡當個實習生對我來說有點太簡單了,左思右想下,我決定回汶萊開一家獨一無二的撞球場,用創業來當作我的暑期實習報告!
其實,汶萊是個沒有太多娛樂場所的國家,一般娛樂產業也比較講究實用性,像是撞球場就僅是提供撞球的功能,而非提供一種「享受生活品質」的風格。我從小就跟爸爸去打撞球,家裡也有二十二球制的斯諾克(snooker)桌檯,但到澳洲留學之後,才得到一個啟發:一個好的運動空間是可以透過情境,帶給顧客各種不同的享受與刺激,對當時才18、19歲的我有如進到大觀園,澳洲西式撞球場的精緻吧檯、燈光、DJ放的音樂、創意料理……都讓我覺得非常炫。也因此腦海中突然有了靈感:從汶萊人角度出發,這樣的場所會讓他們喜歡,那就試著把撞球場與撞球文化引進汶萊吧。回到家鄉創業的出發點就這麼簡單,現在想想真有點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味道。
有了想法之後,怎麼去執行才是重點。我得去計畫整個商業模式、招募員工、擬定市場策略、購買設備……等等,如同八爪章魚一般同時要做很多事。就在這個過程中,我發現我得改變撞球場的收費機制,因為我所提供的服務,確實與其他汶萊撞球場很不一樣。
一間店要成功,定位得非常清楚。在汶萊,以前都用「便宜」招攬顧客,為了壓低成本,就會長出一堆面貌相似的店家----你往往會看見許多長得一樣的競爭對手,在同一個區域招攬客人。(更多精采內容,請詳見推手文化《決定勇敢:做你喜歡的事,啟動內在的15個創業天賦》)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 Five Filters recommends: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