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崔妮
這幾天的話題,圍繞在夫妻為錢吵架,引發有類似怨言的婦女激昂參與,抱怨先生控管家中經濟大權,自己賺錢全放在自己口袋,沒有主動、固定給家庭主婦可以自己支配的家用,甚至連太太要了解收入狀況也不得而知,這些家庭主婦的先生也不是賺很多錢的那種,太太們面對自己需要錢又要不到錢的情況,一方面得盡責作好家庭主婦的工作,做家事、帶孩子,然後抓空檔找賺錢機會,讓自己手上有點自由支配的錢財。
孩子小的時候,找家庭代工在家做,等孩子大一點去上學之後,趕緊找工廠做工,或是哪裡有工作機會就往哪裡去,年長的阿姨經歷過景氣很好的時代,工作機會很多,只是她學歷不高,又要顧孩子,只能做工,還要跑來跑去的穿梭不同的勞動現場,非常辛苦。
另一位比較年輕的阿姨,也是靠著做頭髮、做手工藝,後來自我進修成了講師,到處接課才比較有經濟自主權,不過她仍舊很不滿先生沒有給家用的習慣,家裡需要用錢,卻要自己想辦法,特別是太太認為要花錢的時候,先生可能不那麼認為,而不肯交出錢來。
諸如此類的場景,在我的工作現場時常可見,女人就算不顧及先生,也會為了周全家庭,顧及孩子的成長,做出很多付出與犧牲,家務已經是很瑣碎的勞動,要記得什麼時間、去哪裡、接孩子去哪裡,去各種機關辦事,也常是婦女們收好各種文件、證明、證件跑來跑去的排隊,跟承辦人員周旋,種種雜事,時間已經被卡的很死,還要找出時間、找到機會去賺錢。
只不過,我不禁會想,如果夫妻之間對於家庭支出的認知有很大落差,搞不好先生不清楚家務跟教養子女有多少細節的花費,以為買菜、煮飯、上學、吃飽就好,但忘記還有買衣服、繳各種費用、參加活動、買點自己喜歡的東西等等,當男人認為自己辛苦賺錢都是為了「照顧家庭」,但有沒有清楚認知家務照顧的內容與細節,給予足夠適切的支持呢?
而已婚婦女的主要職責是照顧家庭的主婦這樣的觀念,在台灣仍有許多人存有,而且持續實踐著,仍有許多婦女處於經濟無法自主的狀況,她們的收入被視為補充性的,上班賺錢被視為隨時可放棄的,只要家庭需要她,她就要回家,至於她自己想要發展的工作,往往得在夾縫中求生存,或是撐到中老年之後才有機會。
回過頭說,其實當家庭主婦從來不是壞事,只是其他家庭成員有沒有讓這個缺乏實際收入的女人,有經濟上的安全感跟一些自主權,我想這才是重要的問題。(組織工作者)
留言列表